網路充斥錯誤訊息
如果你搜尋網路文章,google"天主教與基督教有何不同"時,通常出現在搜尋引擎第一頁的都是基督教人士撰寫的文章,要知道能出現在第一頁又排行前三位的網站都是買關鍵字或廣告又或者是執行過搜尋引擎優化的結果,時間一久流量高了之後就省了經營費用,排名自然往前,不管是那一樣,都必需花費大量時間或金錢,他們熱衷書寫有關此方面的訊息是為什麼?他們捏造天主教主要信奉聖母的錯誤觀念,利用天主教徒善用沈默應對的方式,持續散播基督教比天主教信仰正統的訊息,吸引無數基督徒加入。這樣錯誤的訊息敵不過兩者教友人數的巨大差距,在台灣,基督教人數高達76萬人,而天主教甚至不到其人數一半(24萬人),在起跑點就輸一半的天主教來說,一張嘴也敵不過四手,再多解釋也敵不過寫手的洗版。
若有基督教友看了這篇文章,想必又引經據典的筆戰與我,他們背訟經文的能耐真是讓人佩服,甚至我以為他們把整部新約都背下來了,當跟他們討論經文時,通常都能信手拈來經文反駁,但我想問問,您的天主教主要是拜聖母的依據是源自那裡?一定有九成的人會說:
"是牧師說的難道有錯?"(牧師是最好的擋箭牌)
"是基督教友告訴我的,他幾十年的經驗了"(是在比誰技術好嗎?)
"我在教會自然而然知道的"(非常有慧根)
"大家都這麼說"(不管對不對,只要有很多人說就是對的)
不管是那種說法,都有個共同點就是 — 都是聽人說的。那請問您有試著自己去暸解事情真相嗎?
接下來肯定又要說了:
"我當然有去查,網路上大家都這麼寫"(因為都是基督教寫的,查不到天主教文章不是我的錯)
"我問過身邊其他基督徒,大家都是這麼說的"(啊你身邊不是都基督教信徒嗎?)
"電視新聞還播過天主教聖母出巡的新聞呢"(一定要用出巡兩個字才能凸顯天主教的荒唐,管他什麼因由)
我只能說,你為什麼不能找個天主教徒來問?非要繞個大圈圈還在原地繞。(但通常問了也會充耳不聞)
案例一
最近我老公在職場認識了一位基督新教的廠商,在他們互相分享彼此宗教時我老公自然而然提到老婆是天主教徒的訊息,
對方立刻回:啊!天主教會拜拜!
老公:我沒見過我老婆拜啊?
所以誤會是那來的?
案例二
以前我公司的小老闆也是個基督徒,有天他心血來潮問我:你們禱告最後一句是什麼?
我說:以上是奉主耶穌基督之名禱告,阿們!
他愣了一下,有點大聲的自言自語道:疑!一樣吔?
所以誤會是那來的?
案例三
某次彌撒中神父分享,最近有位摩門教傳教士經常至聖堂指明要找神父,說是有很重要的事要討論,但他又不肯告訴修女替他轉達,好不容易等到神父有空閒,剛好遇上那位傳教士出現,他們便坐下來準備長談一番,結果那位傳教士一開口就很認真的說:
傳教士:神父,首先我要請教你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神父:好的,你請說。
傳教士:請問你知道耶穌是誰嗎?
神父:................(心中OS:我到底聽了什麼?)
神父在分享這則故事時當場引來哄堂大笑,卻也顥現出外教人士及普羅大眾對天主教的誤解。
起源
廣泛的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及其它洐生的教派,狹隘的基督教指新教,就是對應天主教(舊教),最有名也最被新教人士津津樂道的就是馬丁.路德,他在西元1517年在德意志開始進行宗教改革,被視為新教起源,但在這之前改革氣氛已相當濃厚,直到馬丁.路德起義後各個地區的宗教改革有如星火燎原展開,如:
加爾文在日內瓦改革,代表地區為荷蘭的改革宗及蘇格蘭的長老會,統稱為改革宗。
慈運理在瑞士的改革。
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到伊莉莎白一世的改革,代表的是聖公會。
這些改革後來擴及到整個歐洲和美洲,如浸信會就是改革宗後來到美洲所發展出來的。
左圖 馬丁.路德 右圖 為迎娶情婦為后而改革新教的享利國王八世
天主教是最早出現,由耶穌創立,經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的彼得(伯多祿)建立起來,他在耶穌去世後至各地宣講耶穌是救世主的福音,是教會中的核心及領導,十二門徒中被福音書記載以彼得最多,他有二篇書信被收在新約聖經中,馬可福音即是他的門徒馬可所撰寫,他在尼祿逼迫基督教時受難被釘於十字架殉道,只不過他不像耶穌是釘在正十字架上,因他認為自己不及耶穌基督所以是倒釘在十字架上殉道的,天主教後來追認他為第一任教宗,教宗的意思是領導人,但新教認為這個說法沒有證據。
天主教對整個歐洲的影響非常巨大,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唯一信仰,它深入民間乃至宮廷,連國王都要折服於教廷,信仰高於王權的現象反而壯大教會中某些主教的野心,他們利用在國王身邊至高無上的權利,不僅有自己的護衛軍,也開始在名利上尋求好處,此現象綿延一世紀,直到中世紀晚期教廷為籌措資金,通過教宗的允許在歐洲各國販售贖罪券時成了宗教改革的引信,此事件也成為後來新教緊咬不放的把柄之一。
西元1517年馬丁.路德鳴響第一炮,他以黑馬之姿脫離天主教廷,用自己的思維對神學做解釋,廣發傳單,鼓吹民眾改信新教,自此歐洲各地不斷有新革命掘起,也為後來基督教分裂埋下種子。馬丁路德推崇唯一聖經,不像天主教有聖經及傳統記錄可同時參考,他們認為只有聖經是真實的,新教重新定義神學,在很多基本概念中有了不同定位,他的神學思想源於個人經歷,並思考怎樣的教義能被人接受,後來他提出了新教的關鍵教義 「因信成義」(信義宗),意思就是人本身是不值得討神喜悅的,人不是義人,但因耶穌完美一生被神稱義(義人),人只要透過信仰耶穌,這份"義"就能轉發到自己身上,因而自己也成義了。
(在監獄中的罪犯不論過往犯下如何大罪,只要你在臨死前一刻信耶穌,那你死後到神面前也是義人了。說實在的,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但或許有個可以辨別真心相信與否的機制,真心悔過的罪人方能得救,這樣我內心還能平衡一點,但有幾人能真心慚悔?所以還是有門檻的,不是你說信就真的信,是吧!)
天主教在解釋教義時有二個來源,一是聖經,二是沒有成文的"傳統","傳統"有點像是參考書的註釋一樣,屬於課外補充,教會內代代相傳,是在補足聖經未提到或不足的部份;由於馬丁路德的新教採唯一聖經,認為聖經的權威高過一切傳統,其實在改革初期,加爾文和馬丁路德還是溫和教派路線時,並沒有刻意抵制"傳統",他們認為只要不違背聖經,他們是能接受的,在此時新教都尚接受聖母敬禮,但後來天主教搞了一件令馬丁路德很不高興的事,就是在1545年天主教廷召開天特會議,公開譴責了以馬丁路德為主的新教論點,並且強調天主教的立場不同於新教,所以"傳統"後來在新教中完全消失了。(1999年10月31日梵蒂崗與世界信義宗經過三次對話後簽署 「因信成義及聯合聲明」,針對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成義進行討論,對部份解釋給予認同,為基督教合一運動打開里程碑。)
在去除"傳統"後,新教在唯一聖經下要解釋教義遇到了問題,他們沒有像天主教有"參考書"可看,只能按自己的思想解釋教義,從而導致各種不同論點出現,加爾文和其他改革派系也提出了自己的論點,只能說在失去更高來源的參考時只能各說各話。後來的新教歷經二次大分裂,到今日分裂也不曾停止,我們在街上可看到各種不同派系的"基督教",這些教會都是與原本教會理念不同從而牧師自已設立的教會。
新教(基督教)的六大主流宗派
A。路德宗(信義宗)
B。改革宗(歸正宗 、 長老宗 、 長老會)
C。安立甘宗(聖公宗 、 聖公會)
D。公理宗
E。浸禮宗(浸信會)
F。衛斯理宗(循理宗 、 衛理公會)
G。靈恩派(近二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教派)
(我無法寫出所有的教會名稱,就是大家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因為真的太多了,請各位估狗)
現代教會及傳教方式,偽基督徒出現。
聖經中,主耶穌要人到各地廣傳福音,就傳福音方面,基督教和天主教傳教方式有些不同,原則上,基督教比較熱情積極,常主動找機會互動,他們常常在街上發送教會資料並主動邀請參加聚會,在任何公開活動中也經常看見他們的身影,具馬丁.路德的傳承意味,也是改革者慣有的態度,他們會深入你的生活,藉由熱情活潑的表現吸引許多年輕人加入,逐步提高教友人數,成效之彰可從二教信友的懸殊人數看出;而天主教是名孤獨學者,很少在公開場合露出,特色是"沈默傳教",他們很樂意傳頌福音,但不會表現出非你不可的強硬態度,通常是由教友帶領認識教會,進到教會才能感受到基督徒的熱情,其實雙方各有優缺點。
基督教的熱情主動有時令人不堪其擾,在還沒受洗前他們就要求你經常參加聚會及參加教會中許許多多的課程及活動,我就有一個朋友在第一次參加禮拜時出了一個不小的笑話,當時我與朋友應邀參加某個教會的週末禮拜,當我倆坐在臺下等待時,有個我們的共同朋友走過來要他過去一下,我朋友便乖乖跟著他走了,之後再看到他,竟然是站在牧師所站的臺上,身著受洗者的白衣,一臉茫然的站在牧師身後,我在臺下呆呆的看著他,他站在臺上呆呆的看著我,眼神透露著"救我"跟"現在發生什麼事?"的訊息,說真的,我很想笑,但真的不能笑出來。此時牧師講些什麼我已經聽不到了,等到要執行受洗儀式時我朋友慌張的舉起手說:那個!我不要洗,我是阿彌陀佛的吔!!!
氣氛有些尷尬,但他還是被洗了,事後他專程打電話問我,如果受洗了又繼續拜拜這樣會不會下地獄?
這就是我不明白新教某些派別的受洗做法,沒事造成別人的良心不安做什麼呢?受洗該是心甘情願才有意義也才有救恩存在。
我回答他:這樣的受洗根本無效。
在這齣鬧劇之前,我們之所以會應邀參加禮拜,是因為另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一直說神多愛我朋友,要不要得到救恩是在於他,他沒法強迫,但事實是每天電話關心,說一定要得到救恩,為堵他的嘴,我們才勉強答應參加。
其實,基督教這樣的做法,造成許多"偽基督徒"出現,有許多人只上過幾天主日學或參加過幾次禮拜後就說自己是基督徒,有些甚至跟我朋友一樣,在還不認識主及教義之前就倉促受洗,我就曾遇過早上去禮拜,下午去參加普渡的教友,很明確的十誡第一條就犯了,因為他連什麼是十誡都不知道,還有許多刻意打扮的鮮艷亮麗,實則在禮拜過程中一直左顧右盼的年輕學生,他們的出現不是為了信仰,是去認識對像,還有些業務人員會在小組聚會結束後發廣告單宣傳他們的產品,也有些開店的教友請牧師在講道中順帶提一下他的餐廳何時開幕,請大家去坐坐。
馬太福音記載: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 「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反觀天主教作法相對保守且謹慎,通常他們會要求慕道之人經過半年至一年的慕道班課程,認識天主教基本教義及理念後才會進入領洗階段,神父在經過領洗者同意後會選擇節日統一為信徒施洗,之後核發領洗證正式成為天主教徒,這張領洗證是有用途的,在未來結婚 、 兒女就學(天主教學校) 時都用的到,甚至在移民新國家後能按著國家 、 地區查到身份,它並不是一張卡片而己。天主教這種作法可以在慕道班時就打消一些人領洗的念頭,從而降低偽基督徒機率。
在彌撒中也鮮少提到教友們的產品資訊,教友在經過相處後自然得知彼此職業,有需求會私下聯絡,並不會在教會中行宣傳或買賣情事,因為,那不是重要也無關教會的,不能放在教會生活中,切記!
避免誤入歧徒?
不管是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還是加爾文及其它派別的關鍵教義,都是用個人思想在解釋聖經,他們推崇唯一聖經,抬高了聖經地位,去除世世代代相傳的記錄,重新撰寫屬於自己理解的教義及靈活的佈道方式,出現了許多新儀式及教會生活,但追根究底,即使物轉星移至今日,天主教及基督教仍有許多相融的地方,反倒在現今出現了一些新興教派,他們的行為比起宗教改革派更跳脫,當我們在參加聚會活動或教會課程時,他們按著自己的需求重新解釋聖經,究竟我們是照聖經內容還是牧師的理念在行教會生活?有些教會甚至自大到可以代表耶穌行覆手醫治 、驅魔,並開課傳授,按他們解釋,一切行為皆經由聖靈啟示允許,這種自由心證的認證難以服眾。
基督教(新教)鼓勵信徒自已解釋聖經,沒有統一標準答案,各種解釋充斥在教會的讀經會中,遇到解不出的經文時,會利用小組討論或直接請教牧師,最後通常會以牧師解答為準,我會建議盡量多採用神職人員的解釋,方可不誤入歧徒。天主教的每種經文解釋都是經由教廷十幾位神職人員共同討論並參考經文背景年代的風土民情及傳統後公告,解釋是統一的,方便教友學習,也不至於讓人誤解經文,使經文傳承下去。
在這裡我要特別提到浸禮宗(浸信會),在基督教派別中他是相對理性 、 傳統且值得受人尊敬的作法。浸禮宗的起源有二種說法,一則是說由英國牧師史密斯所創立的小團體為最初原型,一則是自宗徒時代便與天主教共存但並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另一個團體,他跟天主教一樣古老,兩者有許多相近的理念,但浸禮宗堅持政教分離,直到今天的浸信會仍堅持政府不得干涉教會,而有得到救恩之人才可受洗,教會特色是在禮拜堂中設有一個浸禮池,信眾(浸信會對信徒的稱法)需全身浸泡水中進行受洗儀式,他們也反對嬰兒受洗,這二點與天主教明顯不同,因而支持自宗徒時代浸禮宗便存在說法的支持者表示,浸禮宗曾受過天主教逼迫,但無明確資料可供證明。
怎樣不誤入歧徒
天主教認為自己研讀聖經是危險的,現代聖經都是經由希伯來文 、 猶太文 、 英文翻譯而來,翻譯過程中雖已嚴格避免失真,但受國情影響,在文法中多少會造成誤解,在加上讀經者未必明瞭經文年代的文化,會增加解讀上的困難,就算是神學院的學生也必須經過四年本科學習才能有效解讀聖經,在有經驗的人員帶領下共同研讀聖經是較快速正確的方式。
加入讀經團體 、 參與教會生活都是瞭解基督很好的方式,對於新手朋友,一開始可先選擇溫和保守的教會加入,理解基本的基督教或天主教教義及聖經,不要一開始就選擇太過熱情激昂以活動為主的教會,這樣可以幫助你就算想轉教派也可降低選錯教會的機率,至少你知道何者是正常,何者是異端。
基督教對天主教的誤解
在宗教改革時代,不管是馬丁路德或加爾文對於天主教的誤解是不多的,宗教改革活動主要是源自對天主教過高權利及制度腐敗所引起,他們也接受禮敬聖母的行為及禮儀,但為何今日的基督教會對天主教禮敬聖母的行為如此仇視呢?
中國是資訊封閉,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教會只能地下發展不能見光,但即使如此惡裂的宗教環境,在網路某些不屬宗教團體的文章中仍能找到對天主教禮敬聖母的正確觀念,反觀台灣基督教卻對此懷有敵意,當你問基督教教友時,他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天主教拜聖母的回答,然後是拜拜啦 、異端什麼的,這幾個觀點要澄清一下。
基督教作為改革宗,有一定程度需加強民眾對其正統地位上的需求,為了營造正統形象,他們首先抨擊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畢竟大家都說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在台灣的歷史都相當悠久,但基督教人數始終高於天主教徒,除了人數優勢,基督教也善於宣傳,從遠在深山的電線桿都能看到"信我者得永生"的標語能窺見一二,最初代的基督教教友常在教會中謠傳天主教崇拜聖母,對一般民眾也是如此,當社會大眾看到天主教徒禮敬聖母行為時,就被誤導信以為真了。
在這裡要向基督教教友喊話,天主教是崇拜三位一體的天主,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請不要以訛傳訛,誤導大眾。
連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都說對聖母瑪利亞的敬禮是基督教世界難以統一的障礙。
對聖母的敬禮儀式源自二~三世紀,比起基督新教起源還早了一千二百餘年,更不用說天主教自創立開始對聖母就特別推崇,原因是聖母是耶穌的生身母親,是天主在救世計劃中最完美的救恩事件代表,因聖母對天主的順從及信德遠超世人,在聖人中擁有難以超越的地位,故天主教徒對聖母特別禮敬,設了許多向聖母致敬的儀式,但聖母不是神,是聖人,不能施以救恩,救恩來自天主,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天主教崇拜三位一體的天主,在信經中已有明確表達: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祂下降陰府,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祂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祂要從天降來,審判生者死者。我信聖神。我信聖而公教會,諸聖的相通。罪過的赦免。肉身的復活。永恒的生命。 阿門
主禱文中(天主經)也有提到:
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阿們。
所以,天主教不拜聖母,這則謠傳只是有心人士利用來抨擊天主教的話術。
他們把天主教徒對聖母的特別敬禮,渲染成不敬唯一天主,拜偶像的打擊證據,違背了天主愛的旨意,刻意造就基督徒分裂。
我們由衷希望,天主教徒幾十年來的沈默應對,不再成為基督教傳教的武器,這樣的慈悲不該被利用,也許適時的發語權能減短對立,希望社會大眾能獲得正確的知識。
聖母慈愛形象遍佈全球
世界各地處處可見著名的聖母像,天主教徒對聖母的禮敬就像對於一個母親的喜愛,透過藝術來傳遞天主最完美的救恩。
歷史中,聖母也曾顯靈過,最著名即是發生在葡萄牙中部城鎮法蒂瑪的聖母顯靈事件,該事件還登上葡萄牙的新聞報紙,七萬人現場目睹,這是近代最真實的顯靈事件,目擊人眾多,最著名的是聖母留下三則預言,其中兩則己經應驗。
礙於篇幅關係在這裡就不多做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上網搜尋法蒂瑪聖母,會得到許多資料。
左圖 遇見聖母的3位孩童
右圖 報導聖母顯靈的報紙
寫了這麼多,相信大家看的都累了,其實我也好累,其餘想說的,等日後再補充,大家之後見囉,平安!
留言列表